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旅游景点 > 徐州淮海战役纪念塔园林

徐州淮海战役纪念塔园林

  • 来源:徐州旅行社
  • 发布:2014年01月19日
  • 作者:徐州旅行社
  • 人气:3398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景区,它位于徐州市区南部凤凰山麓,是全国著名的革命纪念地和风景游览区。1959年,为纪念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淮海英烈的革命精神,国务院决定在江苏省徐州市兴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淮海战役纪念馆。1960年举行了奠基仪式,1965年建成开放。2007年7月,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建设的淮海战役纪念馆新馆建成开放。整个景区占地79万平方米,拥有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淮海战役纪念馆、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淮海战役碑林、徐州国防教育馆、徐州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建筑。 

  景区自建成开放以来,先后接待了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李鹏、朱镕基等50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5000多万社会各界群众。每年清明节期间接待社会各界群众达50多万人次,充分发挥了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先后被国务院、中宣部等部门批准或命名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


各景点详细介绍 
【北大门】 
  各位游客,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景区的北大门。大门高16米,宽48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造型源于我国汉代的“阙”。以“阙”这一纪念性建筑作为景区的北大门,充分体现了景区的纪念主题。 
【中心广场】 
  现在我们来到了中心广场。广场直径150米,在这里可以看到景区的整体布局。景区内两条主轴线垂直相交,重要景点分布其上,规整严谨、主体突出、规模宏大、气势非凡。我们刚才通过的长400米、宽40米的干道,是南北主轴线,这条轴线北端是景区的北大门,南端坐落着淮海战役纪念馆。东西主轴线的西端坐落着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东端是景区的东大门。两旁的行道树以雪松、枫树、侧柏为主,四季长青,庄严肃穆,与园内建筑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广场中心是一个直径60米的花坛,四周有20个长20米、宽6米的扇形花坛,花坛位于纪念塔的正前方,仿佛一个巨大的花圈敬献在纪念塔前。 
【东大门】 
  站在中心广场,我们可以看到园林的正门——东大门。大门两侧各有一尊高1.75米的铜鼎,门旁基座上安放着两座雕塑,一侧军帽造型的雕塑,象征着解放军指战员的浴血奋战,另一侧的车轮造型,象征着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 
【纪念塔】 
  现在请大家随我沿着这条宽31米、长250米、共有10个平台129级台阶的塔前干道拾阶而上,去瞻仰纪念塔。台阶由花岗石铺 设而成,设计得很有特色。从下往上,看到的全是台阶,层层叠叠,从上往下,看到的全是平台,平坦舒缓。台阶中间有两排由侧柏、海棠组成的长方形花坛,好象两道挽联献于塔前。现在我们站在了塔前平台上。平台面积5500平方米,可容纳6000人举行凭吊仪式。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60万人民解放军和80万国民党军在广阔的黄淮平原上展开了一场伟大的战略决战,经过65个昼夜的浴血奋战,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战役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统治,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伤亡12.4万人,3万多人为国捐躯。为缅怀先烈丰功伟绩,弘扬先辈伟大精神,1959年4月4日,国务院决定在徐州兴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并成立了由苏、鲁、豫、皖四省和南京、济南两大军区负责人组成的建塔委员会,选定徐州市区南部凤凰山麓为纪念塔塔址。1960年清明节,举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礼。经过5年奋战,纪念塔于1965年10月1日建成,同年11月6日,即淮海战役发起17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塔由我国著名的建筑师杨廷宝教授设计,塔高38.15 米,面东朝阳,依山而立,巍峨挺拔,气势雄伟,曾以体量宏大,外观壮美被誉为“亚洲第一塔”。塔体正面镶嵌着1964年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遒劲的镏金大字,九个字的平均高度为1.88米,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塔体上端回形石刻花饰环绕,塔徽由五角星、两支相交的步枪和松籽、绸带组成,象征着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和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的浴血奋战、烈士的精神万古长青以及人民的无限缅怀。塔座正面的镀金隶字碑文,由张爱萍撰稿,陈毅润色定稿,共767个字,高度概括了淮海战役的经过及意义。塔座背面镌刻着奠基文,说明建塔始末。塔座南北两侧为大型浮雕,由苏、鲁、豫、皖雕塑工作者集体创作,北京建筑艺术雕塑工厂雕刻而成。浮雕画面高2.6米,总长度为34.5米,其中,南侧浮雕由28个英雄形象组成,栩栩如生,再现了人民解放军冒枪林弹雨,耐风雪饥寒,架人桥、闯火阵、出生入死、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北侧浮雕刻画了27个英雄形象,生动细腻,刻画了人民群众不畏艰险、随军转战,家家户户齐动员,男女老少忙支前的感人场面。浮雕吸收了中国砖刻艺术等中外石刻艺术精华,画面饱满,层次清晰,造型洗练,刚劲朴实,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纪念塔南、北、西三面由146米长的回廊环抱。南北回廊2米多高的白色大理石碑上对称镌刻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淮海战役烈士的题词及烈士英名录。北侧有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的题词,南侧有江泽民、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的题词,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淮海英烈的无限缅怀和对后人的殷切期望。淮海战役烈士英名录,是根据参战部队和民政部门提供的烈士名单整理校核确定的,共28000多名,按姓氏笔画排序,同姓名者省略。两侧各留4块无字大理石碑,象征着无名烈士。西面回廊内装贴着长45米、高3米,由22块陶板拼装而成的大型陶瓷壁画《决战》,由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美术工作者集体创作,江苏省宜兴工艺美术陶瓷厂烧制,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战争画面。 
【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 
  沿着纪念塔南侧道路,我们去瞻仰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粟裕,淮海战役时为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委。他率先提出在华野举行淮海战役等重大建议,他指挥华东野战军英勇作战,在战役发展的关键时刻,他曾连续七个昼夜不休不眠,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战后,毛泽东曾评价: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1984年2月5日,粟裕将军在北京逝世。他的夫人楚青向党中央转达了他生前的遗愿:“我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党的领导下,身经百战,在和我共同参加战役、战斗的同志中牺牲的烈士有十数万,而我还活着,见到了革命的胜利。在我身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遵照粟裕将军的遗愿,1984年4月9日,楚青携子粟戎生、粟寒生在中共徐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驻徐部队首长的陪同下,将粟裕将军的部分骨灰撒放在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南侧的山坡上。1986年3月26日,在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地,用花岗石砌成了一座纪念性标志碑。碑体高1.7米,宽1.2米,正面镌刻着“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九个行书大字,碑后17棵沙金柏围成的圆坛,存放着粟裕将军的骨灰,纪念地占地150平方米,是景区内重要的瞻仰景点之一。 
【淮海战役碑林】 
  下面我们来游览淮海战役碑林。碑林是1998年为迎接淮海战役胜利50周年兴建的,位于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脚下,占地2万平方米,是一座园林式开放型建筑群。碑林依山而建,采用东西轴线为线、南北对称的布局,主轴线上有主碑、毛主席塑像、主碑室等景观,南北两侧碑亭、碑墙、碑廊、碑室环绕,布局严谨,开合有度,随坡起伏,错落有致。建筑以蓝色琉璃瓦做顶,配以白墙粉地和天然基石,蓝、白、粉相间,与松柏相映,洁净素雅,宁静流畅,显示出江南园林的典雅清丽。碑林标志碑由周谷城、陈丕显、张震等国家领导人题写,主碑高4米,宽9.6米,重150吨,正面镌刻着毛泽东亲笔书写的“人民的胜利”五个大字,背面镌刻着毛泽东亲笔起草的《关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的电报手稿,中国原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为其题词——华夏一绝碑。碑林共展出碑刻作品560多幅,分为领导人题咏、参战部队功绩、书法家笔韵、老战士抒怀四个部分,涵盖了江泽民、李鹏、刘华清、张爱萍、李铁映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精彩题词,原参战部队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韦国清、陈锡联等高级将领及参加淮海战役的部分老同志的抒怀题咏,以及享誉海内外的赵朴初、沙孟海、林散之、启功、舒同、刘海粟、费新我、萧娴、沈鹏、武中奇等书法名家、文化学者的不凡之作。作品或怀念寄思、景仰赞叹,或言志抒情、憧憬展望,观之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作品篆、隶、行、草、楷一应俱全,或富于变化、跌宕起伏,或质朴凝练、寓巧于拙,或温厚为形、恣肆为神,或挺拔苍劲、醇厚朴茂,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为纪念淮海战役总前委的伟大功勋,表达人们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 无限缅怀和景仰之情,1992年12月开始筹建群雕,1996年8月完工。1998年淮海战役胜利50周年之际,军委领导、总前委成员的子女及党政军各界代表参加举行了隆重的落成揭幕仪式。群雕矗立在纪念塔南侧,纪念馆西侧,占地1万平方米,面向朝阳,背靠凤凰山主峰,前有鼎式花坛陪衬,后有折型碑墙烘托,两侧有石房、石柱拱卫,周围有苍松翠柏环绕,朴实厚重,气势非凡。象征着革命家开创的基业坚如磐石,寓意伟人的崇高品德和不朽功勋为世人景仰。群雕由江苏省美术馆吴支超教授创作,北京市建筑艺术雕塑工厂加工制作,70块产自北京昌平的花岗石雕凿而成,群雕高7米,宽9.5米,厚4.5米,造型浑朴,气势宏大,栩栩如生的再现了淮海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五位伟人的光辉形象,是目前我国体量最大的领导人群雕。群雕根据总前委在战役中的唯一一张照片为创作原型,采用上实下虚的创作手法,头面部精雕细刻,下部线条逐渐淡化直至融入大地,细腻的刻画和自然的虚化相结合,给人以植根大地,稳健雄浑的感觉。五位伟人身着冬季戎装,面带威武神韵,既是统一整体,又各具特色,形神兼备,个性突出。刘伯承高大威武,神态自若,显示了军事家指挥若定、沉着睿智的风度;陈毅左手拿烟,眉宇间透出洒脱飘逸之气,体现出儒将的文韬武略;邓小平双臂交叉在前,沉稳自信,高瞻远瞩,充满了对决战的必胜信念;粟裕双手背后,气宇轩昂,流露出常胜将军的刚毅果敢;谭震林面带微笑,凝视远方,显示出政治家的精神风貌。群雕背后镌刻着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关于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手稿,后侧的碑墙上铭刻着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的生平简介。
【淮海战役纪念馆】(老馆)
  下面我们去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在我们前方,总前委群雕正对着的是淮海战役纪念馆老馆的西墙。老馆1965年11月6日落成开放,坐南朝北,是传统的琉璃瓦顶建筑,古朴、典雅、庄重。纪念馆建筑面积3590平方米,馆高16.61米,东西长100米,中间为庑殿式六柱五孔重檐门廊,正中门廊上方,悬挂着陈毅元帅1965年8月题写的“淮海战役纪念馆”匾式馆标。 

【淮海战役纪念馆】(新馆)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淮海战役纪念馆新馆。2002年,为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职能,弘扬淮海战役的伟大精神,徐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淮海战役纪念馆进行改扩建,使之成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配套设施完善的国内一流的军事文化博物馆。2003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式批准了淮海战役纪念馆改扩建工程,2003年5月,江苏省发改委批准工程立项。2004年11月,淮海战役纪念馆改扩建工程举行了奠基仪式。2007年7月,淮海战役纪念馆新馆建成开放。淮海战役纪念馆新馆位于原纪念馆南北轴线的南端,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为百米见方的正方型平面,濒青年湖而立,20米高的柱廊环绕四周,半径25米、高28米 的全景画馆位于其中心,造型朴实宏大。新馆陈展面积1.2万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展厅,共分序言、战前形势、战役实施、人民支前和缅怀英烈五大部分内容,展出珍贵的文物资料、历史照片和艺术作品近3千件。其中有毛泽东主席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关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的电报手稿,总前委在淮海战役中使用的电台,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签发的文件,山东民工运粮用的独轮车,支前功臣唐和恩的支前小竹竿,烈士的遗像遗物,缴获国民党军的部分武器等珍贵文物。陈列多层次、多角度的反 映了淮海战役胜利的全过程,阐述了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和伟大意义,陈列风格朴实庄重,以版面展柜为主,配以十大场景,结构严谨,富于变化,浮雕等艺术手段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是营造了纪念馆规模宏大、生动逼真的空间,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淮海战役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之中。全景画馆位于纪念馆中心,为圆柱形密闭堡垒式建筑。全景画画面长151米,高20米,重6吨,面积3000平方米,地面塑型2700平方米,中心是直径16.8米,可容纳150人的旋转看台。淮海战役全景画是目前世界上体量最大的全景画。全景画由鲁迅美术学院画家集体创作,环形画面利用远近透视法则创造了开阔的 空间,地面塑型把地形、地貌、工事、武器按比例缩小,与环形画面巧妙连接,浑然一体,再配以灯光、音响,使观众在欣赏画面时,同时听到喊杀声、爆炸声,置身其中,如同身临炮火硝烟的战场,产生震憾人心的艺术效果。2009年,淮海战役全景画在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荣获“首届中国美术奖·创作奖金奖”。
【徐州国防教育馆】 
  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让我们一同走进徐州国防教育馆。徐州国防教育馆是作为双拥模范城的徐州市军民共建的标志性工程,1998年11月7日建成开放,包括国防教育馆和兵器陈列场两部分,室内展馆陈展面积2000平方米,馆内陈列分两大专题。兵器陈列馆展示了武器装备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室外兵器陈列场展示了飞机、坦克、各种火炮等大型兵器实物28件。徐州抗日战争纪念馆系统全面的展示了徐州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及“徐州会战”的悲壮史实。著名战例厅重点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台儿庄战役,馆内陈列充分利用场景复原,声、光、电、幻影成像等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立体、全方位地再现了台儿庄战役中的经典战斗场面。